VELODASH聖誕騎跡|麋鹿拉雪橇| GPS Art初體驗|點對點導航與航跡路線畫圖有什麼差別?

軌跡記錄軟體是車友們行車常用的軟體,可以事後分析數據也可以與他人分享路線與成就。STRAVA免費版功能縮水後,蹦編關注到另一個軟體──Velodash,這次就用他的描繪軌跡活動,來講解軟體的各種功能囉

VELODASH聖誕騎跡|麋鹿拉雪橇| GPS Art初體驗|點對點導航與航跡路線畫圖有什麼差別?


Velodash活動挑戰封面
Velodash GPS ART 聖誕騎跡挑戰

路線資訊

    路徑節點:桃園高鐵站起點-->繞圈畫一隻聖誕麋鹿

    行駛距離:73公里

STRAVA:


Velodash app基本功能

velodash app介面
左圖、中間都是騎乘時可選擇的基本介面
右圖是Velodash可自訂的顯示數據

運動記錄類型APP需要用GPS抓取位置,意味著全程都需要開著網路。藉由位置的變化,計算出速度,因此不必像傳統碼表一樣安裝磁鐵感測器。當然心率跟踏頻還是需要感測器的,Velodash可支援藍芽感測器。如果有購買感測器需求的車友們,選購時也盡量選擇可同時支援ANT+與藍芽的感測器,搭配手機、車錶上比較沒有問題。

因為手機本身就有時間的緣故,Velodash上沒有顯示現在時間,蹦編認為還是可以在自訂頁面提供現在時刻的選項,畢竟大的字看起來比較舒服。平面上,距離、速度、均速、騎乘時間都是GPS抓取,問題不大。

可惜的點是既然有坡度,騎乘資訊頁面卻沒有高度(騎完儲存路線回顧數據才有)。高度使用民間GPS時精度有限,一般來說還須搭配氣壓計(手機也有內建),這部分軟體可能還沒有整合的很好。時間、高度、距離還可以組成無數種數據,Velodash的數據已經不少了,但蹦編認為還可以提供更多自訂選項,讓進階車友可以真正地使用一支手機與電源得到與車錶相似的功能。

本以為付費版能解鎖更多功能,仔細一看這軟體竟然沒有付費選項,也就是沒有付費版。雖然好奇其背後的模式,對使用者來說有好用的東西就好啦!

地圖也是抓取手機內的圖資使用,蹦編使用蘋果的手機,他就會抓取APPLE MAP,即使下載了Google Map也沒有選項提供更換。這個部分也是我在騎乘中觀察到的小問題,Velodash基本上點一下記錄鍵就能直接輕易使用,但進階自訂選項較少,已經有自己一套騎乘習慣的車友就要去適應一下了。

velodash app自動暫停介面
等紅燈靜止不動時就會觸發自動暫停

自動暫停算是很常見且必要的功能,對應車錶就是「騎乘時間」的概念,也就是「速率大於0」的時間。等紅燈不算、休息不算……只要不動的時間都不算,好處在於事後分析時數據是連續的,各種曲線不會一直掉到X軸上,算出來平均速度、平均踏頻也比較有意義。小缺點則是比賽時有關門時間,需要考慮「真正的」均速時,要自己算一下,記一下出發時的時刻,或者關掉自動暫停即可。


GPS ART(航跡藝術)

velodash app路線與活動介面
GPS ART──利用騎乘軌跡來畫圖

自行車使用騎乘軌跡畫圖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跟一般騎車競速、登高望遠有很大的不同。平時,我們只要求抵達目的地,走錯路可以原路折返或者換一條路走。但GPS ART看的是「過程」,就跟畫畫或寫毛筆字一樣,直線要畫多長、哪裡轉彎都是有講究的。

這當然不可能是騎車時臨時判斷決定的,一定是事先擬好草稿(路線圖),事前在家用上帝視角找到合適的區域反覆「紙上談兵」,再將GPX路徑上傳到軟體上或匯入到手機軟體中。當然Velodash也可以直接使用他人上傳的路線,跟隨前人的腳步嘗試看看。


蹦編初次挑戰GPS ART──聖誕麋鹿拉雪橇

velodash聖誕騎跡活動路線
聖誕禮物少了那麼一點挑戰性,蹦編選擇前往桃園挑戰麋鹿拉雪橇

這次的聖誕節,蹦編就來嘗試看看GPS軌跡畫圖跟一般的騎車有什麼不一樣。起點位於桃園高鐵站,正值聖誕跨年檔期,廣場與百貨商城都有著應景的裝飾。目前桃園高鐵站附近仍然比較空曠,騎單車還是很舒服的。

剛開始路線非常貼心地安排了雪橇拉繩的長直路段讓騎士暖身,也可以習慣軟體的使用。這邊發現一個無傷大雅的小問題,蹦編到達起點以前已經開了另一個運動APP──STRAVA,由於是同一支手機,騎了25公里到桃園高鐵站再開啟Velodash時,Velodash直接從25公里算起。

第二個問題是我的手機本身指北針不準,手機畫面會自動對準錯誤的北方,每一個轉彎都要想一下該左轉還是右轉。一般來說這個問題也不大,但像這次這種轉彎特多的路線,就很燒腦。我試過畫八字也沒有校正回來,這點就比較麻煩。

手機指北針不準示意圖
面對朝向應與行進一樣,位於畫面上方,這樣左右轉就一目了然
但手機指北針有誤差,就需要花點時間自行判斷轉彎方向

雪橇段

通過了長直路線後,開始進入本次GPS ART真正的挑戰。雪橇段會遇到的重點課題是「原地折返」,在一個毫無地標、路口的地方沒有理由地回頭,這是正常騎自行車不會做的事。

為了讓實際行駛軌跡貼合事前安排路線的長度,我們需要放大手機螢幕上的地圖,盡可能地放大比例尺,並且接近折返點時放慢行駛,免得GPS反應慢一拍,不小心騎過頭太多。

velodash app內騎乘實際運行地圖
更動地圖比例尺後,前進的幅度也會改變,距離感會錯亂

這邊還有發現一個問題,Velodash的「自動暫停」功能非常靈敏,慢慢騎、甚至是放慢轉彎、剛停一秒,它就會直接停止,同時把路徑切回「全域瀏覽」的比例尺,也就是整隻麋鹿。但我就是因為需要思考方向才靠邊停車或放慢啊!這時直接切到小比例尺,不就什麼都看不清了嗎?於是往後的路段一直上演著跟APP互搶螢幕的戲碼。

Velodash這種設計是合理的,主要是GPS ART的畫圖式騎車有違常理,如同上面蹦編所說,如果有更多進階的自訂選項可供使用者自行設定,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並且接近折返點時放慢行駛,免得GPS反應慢一拍,不小心騎過頭太多。

velodash app內騎乘實際運行地圖-廣域
自動暫停就會切到全域瀏覽,看不到渺小自己的現況,只能反覆地把地圖重新放大

麋鹿身體

岔路口抉擇點
那麼問題來了,左轉、右轉、甚至是直走都有待描軌跡,要先走哪邊呢?

麋鹿身體的部分,因為太多路線重疊、重複、交纏在一起了。這就變成左轉、右轉、甚至是直走都有待描的軌跡,但只有一條是最順路、最正確的。要找出這個答案,就要往後看下個路口、下下個路口、或是像走迷宮一樣從終點反推回來,不斷滑動手機縮放比例尺確認。

蹦編有先在家裡做好功課,有一定的概念與預習後,這次在做選擇題時就沒有遭遇到太大的困難啦!


麋鹿腳與麋鹿角

麋鹿「雙腳」的部分原則上就是雪橇段的複雜版,有著更精密的細節。住宅區通過兩個路口往往就只有5秒內的秒差,GPS又有些許延遲,騎過頭反而是常態。

住宅區 麋鹿腳地圖
住宅區街道密集,一不注意就忘記轉彎騎過頭

頭頂的「角」則是可以預料到的本次路徑最大難關,難在哪裡?可以先參考看看以下這張圖……

麋鹿頭頂號角地圖
麋鹿角路徑特寫,轉彎轉到讓蹦編分布清東南西北

路徑上,麋鹿角需要不停轉彎,需要不斷判斷左右轉與時機;路況上此區為鄉間小路,需要留意坑洞與顛頗;交通上,仍有少許往來車輛,尤其是盲彎沒留意設置的凸面鏡就很危險。

但你的腦袋就只有一個,同時「看著」手機跟前方路況以及「思考」路徑與騎乘判讀……蹦編是無法時時刻刻都兼顧到的。這時候當然以「安全」為優先、手機放一邊,靠邊停車思考就好,不差這幾秒鐘。

鄉間小路景觀
鄉間小路需要留神的路況較多,而且並不是完全沒車,要以有車的前提下防衛駕駛

另一個問題是突發路況,事前畫的地圖沒辦法知道施工之類的細節,這次就有遇到一個寫了禁止左轉的路牌,但軌跡又需要我左轉,蹦編當場腦袋打結。

禁止通行圖
我需要左轉,但這個牌子又寫不能左轉……
後來蹦編回去查看地圖與影片才發現這個牌子的意思是「下一個路口」

最後的麋鹿上半身補完

歷經無數次停車、騎過頭、騎錯方向的麋鹿角後,終於回到麋鹿的身體,進行最後階段的描邊。這個部分就很簡單,基本上就是走一個長方形就回到終點了。

細節上還有一個小尾巴要留意一下,規畫路徑上走的是空心的尾巴。但實際上有分隔島、逆向的問題,因此蹦編只能狠心地切下牠的尾巴……

麋鹿小尾巴段地圖
實際行駛時因為分隔島,除非扛車不走斑馬線,否則無法按圖完成

蹦編的GPS ART初體驗感想

本次蹦編下載的路徑圖為70公里,實際上騎了73公里,基本上都是每次轉彎小失誤轉錯所積累的里程,騎乘時間近4小時,總時間又多出1個小時。蹦編全程沒有休息,紅綠燈占去一半,大約有半小時是停車思考的時間,其實並不算少。

比起北高騎在筆直的西濱上啊,多花了不少時間。不過比起只有數據成績,像這樣人人都懂的圖案更容易傳達給非專業車友的一般民眾。厭倦了一成不變的訓練時,這也算是一個轉換心情不錯的騎法,也會讓你邂逅一些未曾彎進去過的小路風景。

velodash聖誕騎跡完騎軌跡路線
本次的成績單是一張圖
遠觀鹿模鹿樣,拉近一點看細節就有點可怕了……
Bone Talk
Receive exclusive news, updates & more.

请输入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