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trava》探索更多路段與關注喜愛的運動員吧-Strava免費功能詳解
Strava路段功能-讓你挑戰自己也挑戰高手
有在從事跑步、自行車甚至三鐵的運動人們,相信都對Strava不陌生,但因為Strava方便的運動紀錄和與其他APP同步的功能,讓許多人只把Strava當作是運動紀錄的APP,然而讓Strava成為第一運動APP的原因絕不僅於此,獨特的路段探索與強大的社群功能,讓使用者們除了記錄運動的成就感之外,更增添了挑戰與交流的樂趣,一起來看看如何用Strava讓你的運動生活更加豐富吧!
為了讓蹦友們能看到更完整的資訊畫面,本次分享使用的是PC端,手機APP上的操作一樣能看到相同資訊。
1.路段搜索
首先打開Strava登入,尚未註冊的蹦友們可以使用FB、Gmail、Apple ID帳號或是新註冊的帳號登入。

第一次登入到首頁畫面後,可以看到有許多功能,看似有些複雜但其實都非常直覺簡單,先讓我們來看看本文的重點吧!選擇上方選單的「勇於探索」-「路段探索」

進入到路段探索的選單當中可以看到地圖顯示地區有數個路段可以做選擇,調整地圖的地區至想搜尋的區域,本頁面顯示的路段都屬於非常熱門的路段,是許多高手、車友們常常挑戰的路線,選擇一個路線後可以看到路段的資訊,包含距離、坡度、海拔爬升以及當個路段的紀錄保持者,點擊查看詳細資訊後可以看到本路段進一步的資訊。

作者選了風櫃嘴這條無人不知的路線,這個路段功能最大的好處就是這些路段都是由車友們建立的,以風櫃嘴為例,大家都會把楓林橋當作路線的起點,而這個Strava的路段亦是如此,所以車友們每次來挑戰Strava都會自動將楓林橋做為起點,沒有誤差的讓使用者知道今天的挑戰有沒有突破自身紀錄。
延伸閱讀:【單車遊記】騎車避暑首選!陽明山熱門自行車路線分享(二)《風櫃嘴》
當然不只風櫃嘴,可以選擇的路段有非常多,如果挑選不熟悉的路段,也可以再出發現查看詳細的資訊,了解一條路線的距離、爬升、坡度,甚至還看得到爬升的坡度圖,這對於要挑戰一條新路線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資訊,每次出門外騎時不妨多利用Strava看看要挑戰的路線資訊吧!

同個頁面下滑可以看到此路段的排行榜,看看大神們如何用誇張的速度及瓦數攻略吧!也可以將這些紀錄當作努力的目標,慢慢縮短與大神們的距離,說不定有一天你也能上榜唷!

2.運動者搜尋
開始投入一項運動之後,都會開始慢慢認識這項運動某些非常厲害的選手,可以是網紅、YouTuber、職業選手等,跟籃球、棒球很不一樣的是,我們幾乎沒辦法在一般生活中看到籃球棒球選手在戶外的河濱球場打球,但跑步、單車卻是很有機會!Strava的運動者搜尋功能就可以讓我們關注自己喜愛的運動員,只要他們將Strava的紀錄設定公開,我們甚至能知道他們平常都在哪裡訓練,說不定可以來個計畫性的巧遇唷!

作者本次就來搜尋在近日被特別邀請來到台灣,前陣子因為在Kona比賽戴著彰化埔鹽順澤宮的神帽拿下冠軍的Iden與他的隊友也是本次東京奧運鐵人三項的冠軍小胖Blummenfelt,除了在新聞上能看到許多他們的報導及資訊,在Strava上可以看見他們正沿著我們平常熟悉的路段騎著車、跑著步,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他們,也感覺莫名親切呢!

不只能看到偶像們上傳的訓練日常,各種紀錄也會一覽無遺的顯示在他們的版面上,不得不讚嘆職業選手們都是經過比常人更大量且嚴苛的訓練才能達到這些成就的,看到他們的個人紀錄都不禁讚嘆這就是世界冠軍的實力啊!

兩位三鐵大神來台灣不僅透過跑步騎車來體驗台灣美景,更是網羅了台灣的夜市、餐廳、米其林各種美食,他們接下來還會到彰化「埔鹽順澤宮」還願,再在12/4以示範賽的身分出席在屏東舉辦的大鵬灣鐵人三項賽事,除了新聞能看到有關他們的消息之外,也可以用Strava持續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唷!

3.社團功能
當然,不只能關注偶像們,一起運動的好朋友、好戰友、好損友們,也可以互相關注看到彼此的訓練痕跡,看到別人積極的運動著,也會迫使自己走出家門呢!除了關注朋友、運動員之外,還能加入社團去認識更多喜愛運動的朋友們,互相發起挑戰,用良性競爭的方式讓更多人喜歡上運動,感受到運動無比的樂趣。

以上的操作都是使用PC版本的,當然我們最常用的還是使用智慧型手機去操作Strava,PC與手機版本的功能除了路線建立的功能以外並無不同,同樣也可以在APP介面找到上述的功能,在我們出門外騎的時候也能同時使用,這時就不能少了Bone蹦克的Bike Tie Connect,無論路段搜索、路線搜索或是運動紀錄,都能將手機輕鬆綁在自己的單車上,在騎乘的時候可以非常方便的當作導航或是看到騎乘的數據。


Zwift是一款知名的線上運動遊戲應用程式,以「跑步」與「單車」運動結合成遊戲的虛擬軟體,使用戶能夠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互動、訓練及競爭,在不出門的狀態下也能將運動與娛樂最佳化,一起來看看如何使用這款APP來做訓練吧!
你也常常跑步跑到喘個不停嗎?有時候或許不是因為體力太差,而是沒有學會如何在跑步時正確的呼吸,在有氧運動當中,運動因為有氧氣的參與,呼吸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那麼在跑步時該如何正確地呼吸,才不會讓每次跑步都累得跟狗一樣呢?
台灣一年下來的路跑賽事幾百場,幾乎每個週末就有兩三場在台灣各地舉行,許多跑者們會在目標賽事前報名幾場賽事,當作「以賽代訓」,但一場半馬或全馬都會對身體帶來一定的疲勞,那安排以賽代訓有甚麼優點呢?又該怎麼安排以賽代訓的賽事才不會影響到重要的目標賽事呢?
在河濱運動的蹦友們,會不會常常有個困擾,北市的河濱自行車道環繞了台北市,到處都可以租借方便的U-Bike,想要甲地租乙地還時,卻經常找不到河濱的出入口,就讓作者帶大家認識這看似複雜其實非常簡單的河濱自行車道,以後都可以放心運動開心安排河濱旅遊!
這兩三年來因為疫情,居家運動的風潮愈發興盛,跑步機、飛輪、瑜珈、啞鈴等,都變成家中少不了的運動器具,對於愛騎車的蹦友們,本次要分享如何因應自己的需求選擇在家可以騎車的器材,還有在家騎車的好處!
無論是跑步或是騎車,如果想要追求體能的進步或是維持長久的興趣,都會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在訓練上,而當跑者們或騎士們可能為了一個賽事目標努力了好幾個月,在結束目標賽事過後或許會對跑步有些倦怠,這時不妨試試交叉訓練,讓自己重拾對運動的熱情,開啟下一次的訓練!
在馬拉松賽場上,上坡一直是跑者的罩門、賽道上的大魔王,如果沒有好的有氧能力與肌耐力,一不小心就在上坡路段都成了步兵,但一般的路跑賽事幾乎都是以平路為主,有需要為了比賽中少數的上坡路段特別練習嗎?而練習跑上坡跑山路又有甚麼好處呢?一起來看看吧!
還記得12/10的美利達盃嗎?說到日月潭,大家應該都是先想到每年一次的下水餃泳渡活動吧?但其實日月潭有環潭公路,繞一圈可以看到不同的日月潭,甚至有一些地方只能用單車或走路才能發現,就讓蹦克來帶你看看不一樣的水沙蓮吧!
電輔車或稱E-Bike,正式名稱為「電動輔助自行車」,是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的概念。電輔車提供更多的動力輔助,讓初學者不用擔心體力不足跟不上路線,騎單車上武嶺甚至是環島也不再遙不可及。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物聯網(IoT)的廣泛使用,使用手機讓騎乘者與電輔車的連結更加緊密,帶著手機出門騎車,聽著音樂、跟著導航,搭配強大的雲端運算輔助功能,享受前所未有的騎乘體驗。
目前已是全球趨勢的「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通常會有自帶車錶輔助螢幕的功能,如果可以再結合手機app 更了解自己的訓練成果和健康數據,或是可再上傳騎乘戰果分享到社群的話,想必騎乘的動力會更強大,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三款超實用的單車運動手機app-Strava、Relive、Velo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