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新手須知,登山健行出發前的五項注意事項

疫情爆發過後,國內旅遊開始盛行,民眾也開始嘗試更多不同遊歷台灣的方式,登山也是其中一種備受喜愛的旅遊方式之一,欣賞美麗山景的同時也能運動增加免疫力,也因此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美麗,如果你也想上山體會山的魅力,那就跟作者一起瞭解五項登山須知,做好準備一起出發吧!

上山吧!用雙腳造訪各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登山是一項耐人尋味的休閒運動,從城市附近的登山步道、近郊的郊山到海拔兩三千公尺的百岳,都能讓人體驗到不同「山」的風貌,就算是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氣候的不同有著不同的樣貌,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遠離塵囂、呼吸新鮮空氣、沐浴在山林中,登山健行無窮無盡的魅力是讓登山者無法自拔的原因。

登山時捕捉的美景
辛苦過後看見的美麗風景,是登山的一大魅力。

雖然山上有令人屏息的風景,但大自然的力量也是令人敬畏三分,新聞媒體上頻頻出現的登山意外報導往往都是登山者行前準備不足所導致,即便是登山步道、郊山、甚至未來有可能登上百岳,不論哪種行程都需要在出發前做足準備,確保自己的安全,本次要分享若要規劃郊山的新手登山行程,在出發前該做哪些準備呢?一起來看看吧!

1.確定登山路線

出發前,選定整趟行程的路線是最重要的,雖然郊山通常都會有明確的路標指示,讓登山者安全的行進路線,即使如此也會有可能因為地標、地圖不明確導致走錯路甚至迷路的情形,這時候確定行進路線就能避免此情況發生,而如何讓登山時照著規畫好的路線前進呢?

GPX離線地圖
GPX離線地圖,出發前下載至手機,可以讓在山上沒訊號時一樣能得知方位。

學會下載GPX離線地圖是每個登山客的必備技能,山上通常訊號不佳,沒有辦法利用網路查找地圖,事先下載好GPX到手機中打開定位系統,便能在沒有手機訊號時也能得知自己是否在規畫好的路線上,可以大大減少迷途的機率。

2.評估自身體力

在社群媒體上,總是有許多登山美照的分享,在手機上滑到總想讓人前去親眼一睹美景,不知道路線的難易度就直接前往健行,遇到難度較高的路線是極有可能在山上發生體力透支的情況的,接觸登山初期,在不確定自身能力時,可以先從簡單的登山步道路線開始,習慣階梯的踩踏爬升,慢慢培養腿部肌力,循序漸進的升級難度。

深蹲是有助於登山的肌力訓練
腿部肌力訓練對於登山有非常直接的益處。

許多專業的登山客也會在山下時花許多時間在健身房加強肌力,不論是為了負重而增強核心訓練,或是針對登山加強腿部各肌群肌力,所以對於想開始爬山的朋友們,也可以透過在健身房的訓練,讓爬山的過程更加輕鬆有力!腿部的動作包含:深蹲、硬舉、單邊腿部訓練如:分腿蹲、保加利亞分腿蹲等等,都是近似於登階的動作,負重、反覆的操作都對於爬山有直接的幫助。

3.查詢天氣狀況

如果選定好行程,同時查看出發當天的天氣,是必要的步驟,欣賞清晰壯闊的風景可以說是爬山最大的樂趣,對於爬山新手來說天氣狀況差、雨戰,不僅對於體力上的消耗增加,看不見風景的路程,就像走在永無止盡的階梯道路上,心情也會受到影響,爬山初期選擇天氣晴朗的天氣,給自己的初幾次體驗留下美好回憶,才能延續爬山的熱情與動力!

晴天時的鱷魚島全貌
好的天氣狀況,才能得到清晰美麗的風景照。

4.穿著裝備檢查

整齊陳列的登山裝備
登山行前裝備檢查

一套適合的登山穿著與裝備也能讓登山體驗更佳,雖說郊山的難度不高,還是需要做足準備 ●合適的登山鞋 為了適應不同的地形,給雙腳更多的保護,登山鞋的抓地力與保護性,是登山時專用且必備的裝備。 ●吸濕排汗的衣著 避免穿棉質衣服登山,選擇吸濕排汗的衣服。 ●防風防水的登山褲 避免穿著短褲登山,登山路程往往會穿梭在樹林裡,穿著長褲避免雙腳被樹葉刮傷,且防風防水的特性,能在天冷時有效保暖。 ●遮陽配件 遮陽帽、袖套、Bone蹦克魔術頭巾 ●登山杖 登山杖也是登山必備,無論幫助上下階梯,或是在其他地形可以穩定攀爬。 ●輕便登山包 郊山行程可以選擇較輕便的登山包,攜帶隨身用品、食物、水、行動電源等等。 ●Hike Tie Connect 登山時手機不知放在何處嗎?使用Bone的Hike Tie Connect,用頸掛與腰帶三點固定,減輕登山、行走時手機的晃動,裝卸輕鬆,隨時捕捉美景。

Hike Tie Connect
Hike Tie Connect,手機輕鬆Tie,美景輕鬆拍。

5.攜帶食物補給

補給也是登山非常重要的一環,登山也是非常消耗體能的運動之一,無論是水或是食物,也是出發前要花時間準備的,可以帶巧克力、餅乾、香蕉、能量果凍等能快速補充體能的食物,登頂時吃著自己喜歡的食物也是一大享受,另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帶足夠的水。

登山,在山上擁抱大自然,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然而準備好自己也是在登山前非常重要的步驟,在台灣慢慢地從郊山爬到小百岳甚至百岳,絕對可以看見台灣不同的一面,一起上山體驗山的魅力吧!

陽光灑在綠意盎然的樹林中
蹦克說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得最新趨勢、更新資訊和更多。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