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尿尿了嗎?相關新聞解析、單車騎士上個小號原來可以這麼深奧!

近日,家樂福出現了兩名年輕人於貨架上尿尿,浮上了新聞版面。單車騎士出門在外,天冷又灌水,免不了會遇到瘋狂排尿的問題,十分鐘一次的頻率都不過份。蹦編就來討論一下各種跟尿尿有關的新聞與跟「自行車騎士」的關聯囉。

你今天尿尿了嗎?相關新聞解析、單車騎士上個小號原來可以這麼深奧!


相關新聞

私訊道歉沒用!屁孩尿攻玩殘14包泡麵 家樂福不原諒正式提告

大賣場示意圖

看到這則新聞,想必多數人都跟蹦編一樣認為這種行為不可取。但凡事不能只看到表面,而且這個議題似乎可以延伸出許多細節,甚至跟自行車運動脫離不了關係?(迷之音:看你怎麼掰)

蹦編先舉出以下各種例子,看看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種了哪幾種?哪些是合理?哪些是合法?哪些行為「剛剛好」超過心中的那把尺?

1.確認山區荒郊、四下無人,且尿意難耐。

2.一般市郊道路,背對少數行人,對行道樹、草叢、水溝揮灑。

3.留下衛生紙。

4.人車往來的大馬路上,走到路邊的排水溝尿尿

5.邊 騎 邊 尿


蹦編評論

先提法規部分:

《廢棄物清理法》第27條第7款規定,隨地便溺可處1200以上6000以下罰鍰。

於臺灣法律上,以上行為皆NG,是可以被罰款的。那於「情理」呢?

1.確認山區荒郊、四下無人,且尿意難耐。

這一點蹦編認為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山區離廁所很遠,生理上確實不可能克服。有成語叫做滄海一粟,尿液之於廣大山林也是差不多的規模。這點蹦編的個人看法,這部分於情理上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有高手們是自行裝瓶帶走,當然是最不影響生態的手段。

四下無人的山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路旁一尿似乎問題不大?
車友們、一般民眾們的看法是否又一致呢?

大號部分就稍微複雜一點了,熱帶的山區道路、高海拔不易分解的環境、少雨寒冷的高原……就連需不需要特地挖個坑掩埋、遠離步道、營地範圍都是可以探討的議題,這部分更偏向露營,如果有讀者有專業的看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喔。

2.一般市郊道路,背對少數行人,對行道樹、草叢揮灑。

好,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於「郊區如何認定」,西濱上岔道比人高的草叢、仍有建物的農田旁、有車輛往來但無行人經過,背對著視線方向尿……

首先這些郊區大多處於,「努力找一下」還是可以找到廁所的位置,但忍上快半個小時遠離既定路線真的不划算的範疇,接著人群多寡、尿液落在的位置、時段甚至是性別……

相關新聞:門前「整年尿騷味」抓到!阿北在「我的小雞雞不見了」招牌下解放

蹦編認為這一點具有最大的爭議,也是家樂福尿尿新聞延伸出的實質議題(當然出於好玩跟生理需求還是有差的)。在什麼場合?什麼程度?什麼環境?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小騎一趟的郊山如貓空、陽明山等。因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蹦編建議若要避免爭議的話,可以把自己的「尿液管理」列入補給策略同等的一環。出市區前先解放一下,留意天氣溼度避免灌水過量,倘若真的憋不住,撐不到山頂廁所,可以留意有無純自然環境的隱密岔路。

一般郊區農地
雖幾無往來行人但附近有人文建物,但私有的農田方不方便小解?
抑或是特意繞入市區尋求廁所?

3.留下衛生紙。

很多人會認為衛生紙很容易自然分解,蹦編需要特別說一下這個觀念並不正確,尤其是高海拔處的低溫,不僅衛生紙難以分解,果皮一樣會留存很長一段時間。加上高山生態環境較為脆弱,蹦編建議還是養成把這些東西帶走的習慣喔!

相關新聞:高山低溫分解不了 果皮、衛生紙也應帶下山

高山上的衛生紙
覺得小事的無心之舉,對山林、生態的影響層面卻可以很深遠

4.人車往來的大馬路上,走到路邊的排水溝尿尿

講完了生態,又回到了人類文明,這可以說是第二點的極端版本。水溝蓋的問題不大,但旁人的目光與絕對稱得上是「公眾場合」的大馬路……

蹦編建議多忍5分鐘,可以避免招來旁人注目,引來各種麻煩。當然下面這位酒醉大叔就有點……

相關新聞:整條馬路都是你的小便斗?醉男趴公車就地解放

5.邊 騎 邊 尿

在自行車賽事分秒必爭的高壓環境,停車尿個尿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差距。為了成績、成就,只能努力一拚。

當然,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們有99.9%都不是三大環賽(環法、環西、環義)的車友,蹦編也相信99.9%的車友沒有「邊騎邊尿」技能。國內多數自行車「活動」也非「賽事」等級。既然不差那好幾個紅燈的時間,自然就沒有省下小解時間的問題。

參加活動性質、自我挑戰賽時,無論是放屁、吐口水……請留意後方有沒有其他選手喔!

相關新聞:環台賽外籍選手就地小解! 開罰1200

相關新聞:環法趣味科普:自行車手如何上廁所?


結論

蹦編認為,凡事皆盡量以「不影響他人」為原則,設想地越深越廣,就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沒有想像地單純。「來無影、去無蹤」是無痕山林可以依循的觀念,可以落實到哪種程度,每個戶外運動者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各式生理、便利需求又常常與之牴觸。多觀察他人作法,時時刻刻反思自己行為造成的影響,找到一個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公約數,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很多事情、準則是無法被量化評估的,唯有充實自己的知識素養、調整成長,這就是蹦編看過這些相關新聞議題得出的保守結論。

蹦克說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得最新趨勢、更新資訊和更多。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