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登山】想登峰造極挑戰台灣百岳嗎?爬山前先了解5大登山事前準備事項

近年來爬山風氣盛行,而地形豐富,山巒綿延不絕的台灣正是各登山好手最愛的好所在。然而,挑戰攀登台灣百岳可不是說走就走的兒戲呢!今天要來告訴大家在登山前需準備的5大要點。

新手登山必學5大登百岳事前準備事項

台灣因板塊交界的地理位置,高山的密度集中,且山勢起伏明顯,吸引許多登山客前來登峰造極。近年來健康意識抬頭,登山的風氣比從前更加旺盛,許多喜愛戶外旅行、運動的朋友們紛紛加入爬山的行列。

新手登百岳雪霸國家公園
台灣百岳景色十分美麗。圖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Facebook粉絲專頁。

在許多尚未了解登山世界的新手朋友們或許會覺得登山只是比較累人的走路,但其實不然,「登山」就像每個運動一樣有它的深度與難度。也因此每次的出發,行前準備都必須十分充足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登山事前該做哪些準備吧!

#事前擬定登山計畫

登山絕對不要說衝就衝,事前的登山路線規劃算是整個登山行程的關鍵。
若是報名商業登山團的話,會由舉辦方告知一切細節,包含登山路線、準備須知...等。
不過若是自行組團與志同道合的山友一起出發,那麼事先擬定登山計畫絕對是整趟登山的超級重點,少了這個步驟恐怕會使大家一陣混亂。

而登山計畫要考量的細節十分繁多,以下列出幾個必定要列入的重點:
• 交通方式:必須確認好來回的交通方式,開車、包車還是有接駁車。

• 蒐集各種當次登山路線的資料,可多參考他人經驗:
一定要確認危險地形、水源處、手機可通訊地點(搭配留守人回報方式)。

• 擬定完整的路線圖,分析高度變化、規劃中繼點,並預估每個路段需花費的時間。

• 預估氣候,前3天查詢氣象預報。
*若登山那幾天降雨機率超過30%,就建議不要去,超過50%絕對不要去。

• 確認各種裝備、備糧。

• 成員組成:確認各成員年齡、經驗、性別,並以成員組成為基礎去擬定整個爬山時程。例如:新手較多,就要考慮拉長爬山時程。

• 撤退計畫、備案:每次的行程都必須考量備案,萬一爬不完或是有其他狀況拖延到時間,比較不會在當下反應不過來而陷入危險。也能夠避免摸黑夜爬的風險。

新手登百岳登山計劃書
登山計劃書大致須包含這些細節,不過除此之外時間、登山路線圖等等也都需要規劃與準備哦!
新手登百岳登山計劃書時程表
登山的時程決定了攀登山岳的節奏,因此一定要擬定時程表。

#行前與隊友充分討論

在擬定登山計畫的同時,務必與登山團隊的成員一起討論,讓每個人都能夠進入狀況。若當中有成員什麼都不瞭解,可能讓整個團隊變得零散哦!

建議在討論時將以下幾點納入考量:
• 角色及工作分配:有領隊、嚮導(前嚮、後嚮)、醫官、庶務(伙食規劃、採買)、隊員、留守人...等。

• 列出成員通訊錄。

• 路線中較困難、易迷路的路段,該如何克服。

• 如何通過危險地形。

• 規劃的時程(包含集合時間、預估登山時間...等)

• 伙食、開銷

如此一來才能讓每個人了解本次登山的執行細項,並且在爬山過程中比較能夠掌握狀況。

登山時經常會發生一些計畫外的狀況,也因此隊友之間的默契與聯繫是不可或缺的。
*行前要跟隊友約定好團進團出,不可落單!最少要兩人同行才安全哦!

新手登百岳準備事項, 登百岳行前討論, 登百岳成員
登山時成員的相互配合很重要,也因此行前討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事前登記申請入園、入山(國家公園範圍內山岳)

決定好要爬的山岳以及出發日期之後,緊接著先至臺灣登山申請一站式服務網查詢自己爬的路線,若有需要事前登記的話,會在右方出現「進入申請」。

提醒大家:如果預計要過夜,並有住山屋的需求,大部分都須提前多日申請,有的甚至要兩個月前就申請,並且要等待抽籤結果,尤其部分熱門路線(雪山、玉山等等)的申請更是要眼明手快,否則一下就被搶光光囉!

臺灣登山申請一站式服務網, 百岳申請入山
決定好要征服的山岳後,記得至「臺灣登山申請一站式服務網」申請入山、入園唷!

#行前訓練

確定好自己有申請通過、中籤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基礎訓練囉!

• 爬山技巧訓練

在正式攀登百岳之前,先爬其他座山,模擬會面臨到的狀況是一個很不錯的訓練方式。

爬山訓練時需要做的事:
- 熟悉登山杖的使用。

- 背著背包爬山的感受。

- 若還不習慣穿著登山鞋,可以藉由爬山訓練時去適應。

- 觀察自己的弱點,例如爬坡的喘度、下坡的控制等等。

- 透過爬山訓練檢視自己的裝備是否有不足或多餘。

- 與其他成員練習溝通。

• 體能訓練

登山需要長途跋涉,是體能及耐力的挑戰。
擁有滿腔的熱血之外,體力是絕對必備的自身條件哦!

除了透過爬山訓練去鍛鍊體力,也建議平時透過有氧運動來鍛鍊心肺、練習呼吸及喝水的節奏。
也可以跑上坡路段加強訓練強度,不過注意不要過度訓練以免疲勞修復太慢,尤其行前一週要管理個人體能狀態!

• 負重訓練

登山與山中步道健走不同之處在於要帶上許多裝備,也因此背包的重量多了好幾倍。

建議大家平時就要養成負重訓練的習慣,才不會到時候被沉重的行李拖垮囉!
可以透過在健身房負重、或者爬山訓練時實際將所有裝備帶上,一點一滴累積。
若平時忙碌,也可以揹著裝備走樓梯訓練。

• GPS、指南針等方向性工具使用訓練

登山最忌諱失去方向感,在茫茫深山裡迷失方向是件可怕又危險的事。也因此使用GPS、指南/北針、看紙本地圖都是登山不可或缺的技能。 在平時的爬山訓練或者生活中就可以多練習。

• 練習使用爐頭

登山意味著要與自然共處,少了家裡的廚房,在外也要學會求溫飽。也因此學會使用爐頭煮飯也是行前就必須學會的技能哦!

爐頭有好幾種,攻頂爐、蜘蛛爐、酒精爐,確認自己的團隊帶的是哪一種爐,並且與成員一起練習使用吧!
*酒精爐難度較高,不建議新手使用。


#行前登山裝備檢視

登山前,必須預估當日天氣,並依據氣象報導、路線難度而調整裝備。

根據登山的天數,準備的裝備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沒有頭緒,也可以參考其他人的登山經驗來準備。
以下是登山常見的裝備清單,一起來看看吧!

• 背包

- 單日包:小於 25 L即可。

- 簡單過夜(2天1夜):25 L~4 5L。

- 長天數、需背帳篷:大於 45 L。

- 攻頂包:攻頂時只需要帶這個包,其他行李留在原地

• 頭部、手足裝備

- 毛帽、防曬帽或頭巾

- 防水保暖手套、防磨手套:前者禦寒,後者攀爬岩石、拉繩時使用。

- 登山杖:新手使用登山杖可以輔助前進,比較省力。

- 登山鞋與登山襪:gore-tex 的登山鞋、健行鞋或越野鞋、保暖透氣的登山襪。

- 綁腿:可防止小石子掉進去鞋子裡。

- 護膝:尤其下坡要保護膝蓋。

• 登山衣物與穿著技巧

- 衣物以快乾材質為原則:保暖衣物(以化纖、羽絨材質為主)、防水外套、雨褲。

- 可多備一套內層排汗衣、褲子、內褲,務必避免攜帶棉質衣物。

休息時洋蔥式穿法:
內層:排汗衣(聚酯纖維、羊毛)。
中層:刷毛、化纖(夏天較炎熱,不一定要穿中層,可看情況)。
外層:羽絨。

行進間:
內層:排汗衣(聚酯纖維、羊毛)。
中層:刷毛、化學、軟殼。
外層:軟殼、防水外套。
*軟殼遇到下雨時不能穿。

• 登山隨身物品

- 哨子:求救、警示時可以使用。

- 水壺、行動水袋:1500ml左右。

- 個人證件:身分證、健保卡、悠遊卡等等。

- 個人藥品、衛生用品。

- 頭燈:晚上務必配戴,可多帶一副電池。

- 現金1,000元。

- 手機、充電線、行動電源。

• 多日登山必備

- 求生毯:出意外、迷失時使用,可以裹著,避免晚上避免失溫。

- 帳篷、睡袋、睡墊、充氣枕頭:睡袋建議挑選適溫0度的。

- 濾水器:隨身攜帶型。

- 紙本地圖、指北針/指南針。

- 小型烹煮用品:卡式爐、瓦斯罐、餐具、鍋具、打火機。

- 簡易盥洗用品:最簡單即可。

- 背包套:背包的雨衣。

• 行動糧食

為了確保行間能夠維持體力,可以攜帶一些餅乾、巧克力...等小零食作為行動糧。 例如:鹽糖、巧克力、餅乾等等能夠瞬間補充熱量的小糧食,不過不要帶太多哦!否則太重反而會增加爬山危險性。

以上是登山常見的攜帶裝備,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爬山的難度、天數、時程而有所調整,還有要提醒大家,任何物品都建議以最最最輕量化為主,否則全部都帶上或太笨重的話,很有可能會爬不上去唷。

登山裝備
行李一切以最輕量化為主!

#登山便利小配件

登山配件講求便利實用,Bone 蹦克希望透過雙手設計出讓登山族也能夠方便使用的小物,一起來看看好設計:頸掛 / 斜背手機綁3代魔術頭巾吧!


登山紀錄美景的好夥伴

登山,除了是一種個人成就,更是一種擁抱大自然的體驗,享受眼簾收盡美景的喜悅。

常因手機放在背包,而老是錯過紀錄景色的時機嗎?
頸掛/斜背手機綁當你的登山紀錄好夥伴吧!
綁繩具有極佳彈性,且結構厚實,使用起來安心不怕脫落,
尺寸通用設計,不挑手機品牌,4.7 - 7.2吋手機都能使用,換手機也免破費買新的。

登山手機掛繩配件推薦, 登山手機包推薦
頸掛手機綁3代,厚實綁繩,當你的最可靠的登山紀錄好夥伴!

登山必備涼感防曬頭巾

登山經常要曝曬於紫外線下,在裝備中有提到建議大家配戴防曬帽,配戴防曬帽、頭巾,來保護肌膚。

Bone蹦克 UV 魔術頭巾經過抗UV的表面處理,能有效隔離紫外線UPF50+。
採用涼感材質,且能夠排汗,更重要的是它具備了山友們最愛的「快乾」特性。
如此一來肌膚能夠保持乾爽舒適,不會被汗水弄得又濕又悶。

登山防曬頭巾, 抗UV頭巾, 登山頭巾推薦
「涼感親膚」、「防曬」、「吸汗快乾」具備了登山考量的布料條件!

「事前計畫、事前準備」將會影響整趟登山行程的順暢度及安全度,記得每次的出團都要事先做好萬全的準備哦!

蹦克說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得最新趨勢、更新資訊和更多。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