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臺灣小小代言人?

Bone在台灣開始、茁壯,走到其他國家,我們想發掘與我們一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我們要跟全世界介紹台灣的美好!

說到臺灣的自然景觀就會想到全台最高峰-玉山、充滿韻味的九份,或是艷陽高照的墾丁沙灘。說到美食就會想到手搖飲料之王-珍珠奶茶、香味獨特的臭豆腐,或是什麼國際貴賓來台灣一定要帶去吃的小籠包,那說到動物呢?
也許很多人會很直覺得說出台灣黑熊,不過,隨著媒體的報導與動保團體的努力,讓我們看到,在台灣更多美麗珍貴的動物!Bone 蹦克這個品牌,也是用『動物』來設計出許多的角色,所以,我們想知道,在大家心中,哪一個動物最能代表台灣意象?哪一個動物是你最想要向全世界的朋友介紹?

圖片來源:Theerasak Saksritawee

我們整理出幾個台灣特有種的動物,想讓更多人認識這些美麗且豐富台灣生態的功成,也想藉此機會,票選出一個最多蹦粉認為可以代表台灣的動物! 也許,在讀完這邊簡單的介紹後,你會對這些台灣的動物有更多的認識,或是,其中一個動物深深打動了你的心,讓你馬上成為牠的腦粉! 現在,就來看看這些跟我們一起生活在台灣的動物們吧!

1. 台灣石虎

圖片來源: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現在最紅的新一代小明星,就是「石虎」啦!
石虎學名為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一種分布在亞洲的小型貓科動物,生物學上的分類為貓科豹貓屬豹貓種。石虎身上遍布深色斑點,外觀與貓似,時常會被誤認為是貓咪。不過你可以從耳後的黑底白班、眼窩內側兩道延伸至額頭的白線、以及粉粉的鼻子來判斷石虎,是不是很可愛呢?臺灣原來存在著兩種貓科動物:雲豹和石虎,但很不幸的,近年學者認定雲豹已經走上滅絕之路,因此石虎就成為臺灣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
不過隨著人類的開發,臺灣石虎數量大幅減少,並在 2008 年被列為第一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目前估計400-500隻左右,因此台灣石虎非常需要大家的保護! 這邊也教大家,如果發現石虎寶寶,請不要馬上觸碰或是把石虎寶寶帶走,請通報相關單位,並且在原地觀察,不然馬上把石虎寶寶帶走,會讓後來回來找寶寶的石虎媽媽找不到!

2. 台灣獼猴

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最頑皮的台灣特種就是台灣獼猴了!台灣獼猴學名為Macaca cyclopis,主要分布於全島低至高海拔針葉林、闊葉林、混合林、果園,且以樹林為主要活動區域,講著麼專業,但住在台灣的都知道,去一趟中山大學逛一下就好,然後記得食物不要外露啊!!!
獼猴的臉頰裸出具夾囊,耳殼小,毛髮多為灰棕色,腹面為灰白色。股尖有明顯紅棕色肉墊,雌性呈年發情時臀部皮膚為明顯脹紅。台灣獼猴調皮、聰明的形象深植台灣大眾的心中,在新聞或網路上,時常可以聽到人猴互相對抗的事件(?)。而台灣獼猴也是相較之下保育比較成功的例子,台灣獼猴已於2019年1月正式被移出保育類名單,未來雖不再是保育類,但仍不能任意獵捕或宰殺,也不能隨意飼養喔!

3. 長鬃山羊

圖片來源:維基

長鬃山羊也是台灣特有的動物,也是台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且經農委會正式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長鬃山羊的角不長,沒有明顯的特化,公母都有。長鬃山羊的腳短短粗粗的,而牠外突的蹄,讓他擅長於陡坡活動,動物園的飼養員還要為了牠們揹著飼料爬坡,要跟牠們混熟就是辛苦!長鬃山羊大多棲息於低至高海拔山區森林、裸岩,長鬃山羊是獨居的動物,主要食物為樹葉、嫩芽、草,且有磨角的習性。在台灣的哺乳動物中,如台灣長鬃山羊一樣,保留著較原始特性的種類並不多,所以牠更加值得被保護及研究,台灣長鬃山羊所受的威脅程度極大,現則遭受許多獵人之捕殺,只有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政府嚴格執行法令政策,民間拒吃、拒買、拒養、拒捕保育類動物,我們才可以在台灣一直看到可愛傲嬌(?)、獨一無二的長鬃山羊!

4. 台灣水鹿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

水鹿的學名為Rusa unicolor swinhoei,是台灣第二級的保育類動物。台灣水鹿為棕褐色,夏季時較鮮豔。成鹿與幼鹿身上皆沒有斑點,雄鹿頭上有角,兩歲開始分叉,最多分三叉。原棲息於海拔300公尺林區,因棲地破壞及獵捕壓力逐漸侷限於中、高海拔少數地區。水鹿是群居動物,但公鹿喜歡單獨行動。多分布於玉山、雪霸、太魯閣和陽明山國家公園,不過經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研究團隊在玉山國家公園監測3年的結論報導指出,台灣水鹿因天敵雲豹絕跡後大量繁殖,此外,翻食垃圾、接受登山客餵食,漸漸失去原有的求生能力。但是國內許多專家表示,就此現象判定水鹿為過剩還言之過早,台灣並沒有可抑制水鹿的肉食動物,卻也不適合人為介入,因此,大家去國家公園玩時,看到可愛的水鹿,就用眼睛看就好,不用太熱心把手上的食物分享給他們!

5. 台灣黑熊

圖片來源:台灣黑熊保護協會

台灣黑熊是常被許多媒體、企業以及政府單位寄語最具台灣代表性的動物,台灣黑熊是台灣特有的亞種,並且是台灣唯一的原生熊類,台灣黑熊體型粗壯,是台灣陸地上最大的食肉目動物。耳朵大而圓,眼睛小且色深,吻部長而形狀似狗的吻部,所以又被稱為「狗熊」。台灣黑熊全身烏黑,最大的特徵便是胸前淡黃色或白色的V字型斑紋。台灣黑熊棲息環境以原始森林為主,其中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針葉林為黑熊較喜愛的棲息環境。台灣黑熊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且以植物為主食,主要是因為它們較易取得,除了昆蟲及肉類以外,就像小熊維尼一樣,甜甜的蜂巢是他的最愛之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創辦人黃美秀表示:「牠們比貓熊更珍貴!」,研究發現,目前貓熊的野生數量,已經超過2000頭,但野生台灣黑熊的數量,卻僅在500頭上下,稀有程度不在話下。所以台灣黑熊的保育可是相當的重要,不要讓可愛珍貴的台灣黑熊變成歷史!

6. 台灣百步蛇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如果你被百步蛇咬到,走一百步就會死掉喔!!!」小時候的你們,不知道有沒有過拿百步蛇這個名字,互相嚇唬對方過?
台灣百步蛇,學名為Deinagkistrodon acutus,主要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南,海拔500-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且主要以蛙類、蟾蜍、蜥蜴、鳥類等小型哺乳類為食,都很有可能發現百步蛇的蹤跡。仔細觀察百步蛇,會發現百步蛇其實擁有美麗、對稱的圖案,百步蛇的身體與尾巴色彩多樣,也許是深淺不一的暗灰、棕色或巧克力色,身體兩側佈有約19-22個大型黑色三角形斑塊。在美麗的外表下,百步蛇就如其名,致死率是名列前茅的蛇類,雖然百步蛇雖然不是五大毒蛇中最毒的,這也是因為他的注毒量非常大!百步蛇因其美麗的外觀以及牠致命的毒性,使獵人們都對於百步蛇保持著敬畏的態度,布農族稱百步蛇為「朋友」,而排灣族及魯凱族則會稱他為「伙伴」。其他還有「蛇王」、「就是他」、「真正的」、「祖先」等都是對百步蛇帶有敬意的稱呼。

7. 帝雉

圖片來源:蘇家弘

你聽過黑長尾雉嗎?黑長尾雉學名為Syrmaticus mikado,俗稱為「帝雉」,這也是比較廣為人知的名稱,也是出現在新台幣一千元上的小明星
帝雉被列為世界近危鳥類,與台灣藍腹鷴同被列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帝雉也是所有台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形最大、羽色最高貴的,帝雉的尾羽為愛鳥人士的欣賞焦點,雄鳥全長87公分(含尾羽52公分)。全身呈紫藍色金屬光輝之純黑羽毛,唯尾羽有顯明白色橫帶紋。喙角黑色,腳暗灰色以至綠褐色,雌鳥特徵:全長52公分(含尾羽20公分)。大都橄欖褐色,尾羽具黑色橫斑。雌雄眼周均裸出,皮膚呈紅色,而帝雉美麗的尾羽,也讓牠成為盜獵者覬覦的目標,一旦雄鳥失去尾羽,等同失去了吸引雌鳥的能力、減少繁殖的機會,甚至可能喪失性命;而森林面積減少、棲地破碎化等因素,也導致黑長尾雉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族群量稀少,只有在較少人為干擾的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可見其蹤影。

8. 台北樹蛙

圖片來源:http://metadata.froghome.org/page.php?namecode=380052

台北樹蛙,難道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 這個光滑鮮綠、大大的眼睛、略黃的肚子,這個的小傢伙其實不只在台北出現,南投以北1500公尺以下的林地、山區果園或農地都有可能發現台北樹蛙,只是他們比較多聚集在台北盆地而已。學名為Rhacophorus taipeianus ,是在1978年由台大梁潤生及王慶讓教授共同發表的台灣特有種,是台灣蛙類中,第一種由台灣學者發現並命名的種類,在台灣蛙類分類學史上有其重要意義!
平常的這個綠色小傢伙大多生活在林地底層及樹上,且用唱歌來找女朋友喔!而且他們都在「冬天」的時候找女友,所以在冬天時聽到青蛙的叫聲,你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9. 台灣山椒魚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臺灣山椒魚,學名為Hynobius formosanus,聽說因身上有胡椒的味道,所以被稱作胡椒魚(?),這部份....有待確認,但請大家不要激動!!!
台灣山椒魚棲息於高海拔地區,目前可分為下列三種:阿里山型山椒魚、能高型山椒魚、南湖型山椒魚,台灣的山椒魚因為棲息地受到高山地形阻隔,產生適應演化,故外型上明顯有所差異。如阿里山山椒魚體色偏深褐色、楚南氏山椒魚身上有大斑點、台灣山椒魚體色偏灰黑、觀霧山椒魚體色偏黑褐且尾巴較短。外觀嬌小可愛的山椒魚,卻面臨著許多生存的威脅,因為生活環境受侷限,以及棲息地森林砍伐破壞,現已屬於瀕臨絕種動物。隨著民眾對山椒魚的認識增加,出現專門為了尋找山椒魚而上高山的活動。民眾往往在翻開石頭尋找山椒魚後,並未把石頭放回去,破壞了牠的棲地,成為山椒魚存活一大威脅。呂光洋教授表示,他在今(2018)年三月中旬去合歡山尋找山椒魚時,便看到許多石頭有明顯被翻動破壞過的痕跡,所以希望大家在認識珍貴的山椒魚後,請不要特地去打擾他們的生存環境!

10. 藍腹鷴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網

藍腹鷴又名藍鷴、臺灣藍鷴、華雞或斯文豪氏鷴,學名為Lophura swinhoii,俗稱臺灣山雞,是一種大型雉類,雄性通體藍色,也是台灣的特有種。
大多棲息在中低海拔的闊葉林或混生林中,行動謹慎,常常悄然無聲地活動,故不易見到,主要以以植物的果實、種子為食,也吃一些無脊椎動物為食,藍腹鷴為深藍色的大型雉類。雄性頭頸黑色,羽冠白色有時帶黑斑,後頸及頸側為深藍色,帶悅目的金屬光澤。雌性為雄性的暗色版本,以褐色、土黃和黑色的條紋為主要色調。自從山區採用農藥、化肥耕種之後,藍腹鷴的生命受到威脅,逐步從低海拔退守到中海拔的山區。帝雉與藍腹鷴遠看真的會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啊,因為他們的配色實在是超像,不過如果你仔細看,最明顯的分別就是藍腹鷴頭上有一搓白白的毛,而帝雉沒有喔!

11. 台灣藍鵲

圖片來源:周大慶

台灣藍鵲,學名為Urocissa caerulea,台灣藍鵲通體藍色,頭、頸黑色,嘴、腳紅色,尾羽甚長,尾羽腹面黑白相間,甚長,常成群出現,不過不要被牠們看似嬌小可愛的外表所騙了,台灣藍鵲的個性兇悍,領域性強,對入侵的個體會猛烈攻擊,也會集體禦敵,所以要記得台灣藍鵲可不是好惹的鳥啊!惹一隻會惹全部的!!!
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而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則將臺灣藍鵲列為保育類動物。

12. 台灣櫻花鉤吻鮭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

大家還記得在國小課本上學到台灣瀕臨絕種的動物,小編最記得的就是「櫻花鉤吻鮭」!不過其實櫻花鉤吻鮭這個名稱,已於2012年正名為「台灣鈎吻鮭」了,學名為Oncorhynchus formosanus。一般認為台灣鈎吻鮭是在冰河期時,順著由台灣北部匯流入海的古河流上溯至大甲溪。為何選擇大甲溪?謝英宗表示,學術界推論,冰河時期分布區域可能不只大甲溪,而是廣布中國、琉球群島,但當冰河消退、其他棲地溫度上升不再適合鈎吻鮭生存,唯獨大甲溪碩果僅存。即便至今,鈎吻鮭仍無法生存於水溫17℃以上,台灣鉤吻鮭的生存,可以說是面臨了許多挑戰!不過好消息是,經過多年就地保育及移地保育的努力,某部分地區的鈎吻鮭已可不需再透過放流即能自我繁衍,不過台灣鈎吻鮭棲地依舊破碎,所以如果請大家如果去國家公園玩,千萬不要破壞環境阿,垃圾要帶走,也不要亂抓動物昆蟲!!!

13. 寬尾鳳蝶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人稱台灣國蝶就是非台灣寬尾鳳蝶莫屬啦!寬尾鳳蝶種小名「maraho」源自泰雅族語,為「頭目」之意,可見其在愛蝶人士心目中地位的崇高。
寬尾鳳蝶原為美洲鳳蝶亞屬一員,冰河消退回不了家,就在台灣留下來了!寬尾鳳蝶之所以引起學界及愛蝶人士高度關注,原因在於世界上近600種鳳蝶中,寬尾鳳蝶有著獨一無二、由兩條翅脈貫穿的寬大尾突;再加上數量稀少、行蹤不易掌握,因此被日本愛蝶人士譽為「夢幻之蝶」。台灣寬尾鳳蝶翅背面底色呈褐色,後翅外側呈黑褐色。後翅中室及其周圍有一片白色斑紋,沿外緣各翅室外側有一紅色弦月紋,外觀非常優雅!而台灣寬尾鳳蝶大多分布於台灣北部、中部一千至兩千公尺之木林區,以太平山、拉拉山地區較多,不過寬尾鳳蝶的數量極少,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區域性稀有/近於受威脅物種。

讀完這篇文章,你們是否對這些台灣特有種動物有夠多的認識,或是被圈粉呢?當然,還有很多美麗的動植物,是我們只能在台灣看到的,他們都非常值得我們的保護及學習。我們不需要刻意去尋找他們的身影,因為也許在尋找他們的同時,我們會無意的破壞牠們的棲息地,也請大家不要分享我們吃的食物給他們!
那我話不多說,快來幫投下你心中最佳的台灣小小代言人,如果你有更喜歡的動物,沒有被小編收錄,很歡迎你們在「其他」中寫下那個動物的名稱!

點這裡來投票!!!

蹦克說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得最新趨勢、更新資訊和更多。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