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話題】新手必看!登山入門裝備懶人包

每個剛接觸爬山的人一定都會問「我上山要帶什麼?」,現今網路發達的時代,只要上網搜尋一定可以得到各式各樣的裝備表,但哪些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介紹三大系統的必備裝備!

1. 基本觀念
2. 背負系統
3. 行進系統
4. 服裝系統
5. 推薦小物


基本觀念

沒有最好的裝備,只有最適合的裝備。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別人用起來很適合的,不見得自己就很適合。以背包為例,每個人的身形不同、爬的山不同、需要的天數不同、喜歡的顏色也不同,如果一昧的仿照他人裝備做購買,很有可能買到不適合的背包,使用起來不開心也不舒服,就真的得不償失,因此,不見得所謂的「頂級品牌」就是最好的,每個人預算不同、需求也不同,實在不必刻意追求所謂的「名牌」。


一、背負系統


一個男人背負著登山裝備張開雙手擁抱大自然

背負系統可說是最重要的裝備項目之一,畢竟所有要帶上山的裝備,除了身上穿的以外,都要靠背後的那顆背包,絕對值得多花一些時間來挑選。


【背包】

三種不同容量登山包比較
左:32L;中:50L;右:75L。(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以容量而言,背包一般會分為這三種:小背包(小於40L)、中背包(40-60L)、大背包(大於60L)。說到背包,新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我要背多大的包?」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以下兩件事:

1. 行程的天數

如果只是當天來回的行程、或兩三個小時就可以走完的路線,其實不一定要準備專門登山用的背包;如果今天是要去山上過夜,就會需要容量較大的背包,以兩天一夜的玉山主峰為例,基本上可以不用背炊煮裝備、睡袋也可以用租的,一般而言,中型背包(40-60L)就足以應付;如果是天數較長的高山行程(四天以上),就會建議使用 60L 以上的大背包。

2. 行程的種類

同樣的路線,會因為行程的種類而影響到需要帶的東西,進而決定需要的背包大小。舉例來說,若參加商業團,多半不需要準備炊煮裝備、食材等,就不一定要使用大背包;如果是朋友或網路的自組團,公裝公糧必須平均分擔,就需要考慮容量較大的背包。


【攻頂包】

攻頂包尺寸及使用方式示意
選擇合適的攻頂包,讓你登上山頂更容易!(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攻頂包顧名思義就是「攻上山頂時用的輕便小包」,在行程不需要攜帶過多裝備時,就可以將必要的水、行動糧、頭燈、雨衣褲等物品裝在攻頂包裡,輕裝行進。此外,睡覺時也可以將外套、衣服裝到攻頂包中當作枕頭,一物多用。


【背包套】

背包套示意圖
背包套不僅能夠防水,還能夠防止背包布面被刮傷、刺破。(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背包通常不防水,因此不管是大背包或小背包,建議都要準備防水的背包套。因為臺灣天氣潮濕多雨,在山上一定會遇到下雨的狀況,使用背包套可以作為第一層保護,讓背包裡的東西免於濕掉。


【防水袋】

防水袋尺寸比例示意
根據收納需求選擇合適的防水袋,讓防水措施更加完善!。(圖片來源:SEATOSUMMIT 官網)

除了使用外層的背包套防水以外,建議背包裡要再用一個防水袋把東西裝起來(大垃圾袋或塑膠袋也可以,怕破掉可以套兩層),避免有時雨勢過大,或是早晨受潮的情況,背包套無法完全阻絕漏水的狀況。若想更謹慎,可以將衣物類另外用一個防水袋包好,把濕掉的風險降到最低。



二、行進系統

顯示登山客在行進時下班身使用的裝備

好的行進系統可以讓你舒適、順利地走完全程,有沒有穿到適合的裝備,結果可說是天差地遠!


【登山鞋】

登山鞋
一雙合適的登山鞋能讓行走時更加輕鬆。(圖片來源:MERRELL 官網)

登山鞋的挑選,同樣會受行程天數、種類影響,若是當天往返行程、或是非重裝兩天一夜的行程,穿低筒的登山鞋是可以的;但若是需要走較長的天數、背負重裝,則會建議挑選中高筒的登山鞋,對腳踝的固定、保護效果會較好。另外,因為臺灣氣候多雨,建議挑選有防水功能的登山鞋。 小提醒:只要是之前沒穿過的鞋子,在穿著走過夜行程前,都建議要試走(如:去附近的郊山試走),如發現問題可適時調整。


【登山襪】

登山襪
羊毛登山襪不僅舒適、耐用,長天數地行走還能有效抑臭。(圖片來源:MERRELL 官網)

除了要有適合的登山鞋以外,別忽略了登山襪的重要性。登山鞋比一般鞋款來的硬,薄襪缺乏緩衝的功能,容易讓腳掌不舒服,因此建議選擇有厚度並高於鞋筒的登山襪。材質的部分,建議可以選擇羊毛,除了具備透氣、排汗的功能以外,抗菌抑臭的效果也很好,長天數的行程會非常有感。


【登山杖】

登山杖
登山杖如同行走時的第三隻腳,適當地使用能夠事半功倍。(圖片來源:DECATHLON 官網)

登山杖的調節系統主要可分為快扣式與旋轉式,初次使用登山杖的入門新手,比較推薦使用快扣式的登山杖,一來是比較方便調節、二來是比較不會因為操作上的錯誤而出現意外。材質主要有碳纖維與鋁合金,前者雖然較輕但比較無法承受側向的力量,後者則是比較重但硬度相對較硬,如果背重裝行走,一般會比較建議選擇鋁合金材質。



三、服裝系統

一個男人穿著登山裝望向太陽

高山行程日夜溫差動輒 10-15 度以上,只要記住「洋蔥式穿法」的原則,運用多層次穿搭的概念,讓衣服可以有更多元的組合,上山的衣物準備就相當簡單!

登山衣物搭配建議:

1.底層

排汗衣、排汗內衣,可以快速帶走皮膚上的水氣,保持身體乾燥溫暖。

2.中層

具備吸濕排汗功能的保暖衣或是化纖外套,可以持續排出底層導出的水分,並防止不必要的熱量流失。

3.外層

可防風、防水的外套,避免風寒效應與水寒效應。

小提醒:上山要避免穿棉質的衣物及牛仔褲,因為濕掉後無法保暖又很難被體溫蒸乾,流汗後很容易讓身體一直處於潮濕的狀態,讓失溫的風險大增。此外,衣服建議「穿一帶一」,除了身上穿的一套,另外準備一套放在背包,如果不小心衣服濕掉可以迅速換下,讓身體保持乾爽。


【排汗衣】【排汗內衣褲】(底層)

排汗衣
透氣、排汗的底層衣物,能使行走過程更加舒適。(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目前以聚酯纖維、羊毛為兩大主流材質。聚酯纖維的排汗效果較好,如果是夏天的行程或是比較怕熱,建議選擇聚酯纖維的材質。羊毛的強項是抗菌抑臭,就算濕掉也有保暖的效果,如果天氣較冷或是擔心多天行程衣服會臭,就可以選擇羊毛的材質。此外,現在也有許多大廠有出混合的材質,如:羊毛混天絲、或是正面是羊毛、背面是聚酯纖維,選擇更多元。


【禦寒衣物】(中層)

風衣外套
中層衣物能依照自身需求、登山行程選擇合適的材質、件數。(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保暖層,依據每個人需求及季節不同可以分為「行進用」(中厚度的羊毛衣或風衣外套)跟「營地用」(有填充的外套、較厚的外套)兩種類型;比較厚的排汗衣也可以拿來做保暖層。


【防風外套】 【兩截式雨衣】(外層)

防風防水外套
防水、防風的外層衣物能有效降低失溫的可能性。(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外層的部分,有時候一件就同時具備防風、防水的功能,就不用特別分開準備。特別要提醒的是,臺灣因氣候潮濕多雨,「防水」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管是哪種行程,防風、防水的外套都是必備的裝備

小提醒:「防水」跟「防潑水」是不同的概念,外層務必要選擇有「防水」功能的裝備。


【排汗褲】【保暖褲】

排汗褲
透氣、不悶熱的排汗褲能使走動過程更加舒適。(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一件具備排汗、快乾的長褲,或是短褲+內搭褲,都是可以的穿法,如果比較怕冷,可以另外準備一件晚上在營地或山屋穿的保暖褲,可以睡的更好。


【手套】

手套
一雙合適的手套使任何地形都難不倒你!。(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手套在上山時能夠保暖及防磨,通過一些崎嶇地形或拉繩時能夠避免手部受傷,可以選用較薄且耐磨材質的手套,靈活度較高。


【保暖帽】

保暖帽
保暖帽要能覆蓋兩側的太陽穴及後腦杓才能真正達到效果。(圖片來源:Mammut 官網)

頭部是全身微血管密度較高的地方,也是熱能容易散發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山上,因此頭部的保暖非常重要。


【頭巾】

蹦克頭巾
蹦克的UV魔術頭巾不僅能有效阻隔紫外線,吸濕、排汗的涼感材質穿戴上也非常舒適。(圖片來源:蹦克 官網)

高山上的紫外線比平地強,防曬是必要的功能。頭巾是非常萬用的一項裝備,且體積小、重量輕,非常容易攜帶,可以用於 :

1. 脖子與臉部的防曬與保暖

2. 遮蔽口鼻,避免直接吸入寒冷的空氣

3. 擦汗

4. 包紮

5. 將衣服塞進頭巾變身為枕頭

6. 女生可以用來綁頭髮或當作髮帶使用


推薦小物

一個男人配戴著蹦克的登山手機綁
蹦克重視環保的設計理念,手機綁接系統以通用組件方式,可自由快速切換單車、跑步、登山三種模式,讓手機不離身。(圖片來源:蹦克 官網)

文章的最後再推薦一個實用小物給大家!就是蹦克的登山手機綁,透過頸掛與腰帶三點安心固定手機於腰部,貼合身型,在登山健走時手機也不晃動,不僅可以隨時使用手機,也能安心登山,可說是現代人登山的必備裝備!


以上就是給新手的裝備建議,願大家都能夠快樂上山平安下山!

蹦克說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得最新趨勢、更新資訊和更多。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