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該如何多日旅行?裝備攜帶的方式與技巧分享

自行車也叫做自由車,它可以深入許多秘境,可以帶你尋幽訪勝。但自然環境中暗藏許多危險,如果有十分的危機,你就要有十二分的萬全準備。這次就讓蹦編分享自己旅行時的一些裝備打包技巧與需要注意到的地方吧!

自行車該如何多日旅行?裝備攜帶的方式與技巧分享


裝備攜帶──後貨架

沒有補給車的情況下,所有的衣物、工具裝備、應急食物……都得自己攜帶。千萬不要傻傻地使用大背包,時間一久就會肩頸痠痛、背部無法排汗,非常不利於騎乘,更何況要騎上許多天。出門騎車應該是輕鬆愉快的心情,就不要給自己找罪受啦!

背包圖
揹背包一開始會覺得重量可以應付,等到50公里、100公里後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麼裝備該如何攜帶呢?答案是「安裝後貨架放上馬鞍包。」

後貨架又分成快拆式與固定式,「快拆式」一般只有夾住座管,承重不高,也禁不起轉彎時行李左右擺的慣性,因此長途、多日旅行就不考慮使用快拆式後貨架。

快拆式後貨架
快拆式後貨架通常只有座管一個支點,力矩與行李重量加成下是扛不住下垂、左右晃動,會影響安全性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
固定式後貨架
下方的兩根就是固定支架
固定式後貨架組裝圖
後貨架呈現一個「三角形」的穩定支撐形狀,比快拆式的單點支撐穩固上許多

後貨架的款式與車架是否匹配需要考量的點「非常」多!如:碟煞還是圈煞、車架形狀、材質種類、有無避震、匹配的袋類、座管形狀、走線位置、螺絲孔位……建議還是牽一趟車店全盤了解比較好喔。

此款設計就是換成更長的快拆桿,下方兩個支點位於後輪軸
可以解決碳纖車架不建議迫緊車架後下叉的問題

主要載物空間──後貨架馬鞍袋

後貨架馬鞍袋
馬鞍袋是主要置物空間,以便利的臺灣環島來說,已經十分夠用了

馬鞍袋種類一樣有很多,容量、分隔的空間數、防不防水、縫線還是黏著劑結合、與後貨架的結合方式……可依據自己的需求選購。蹦編認為容量大雖然好置物,但過大也會增加風險,畢竟後貨架左右擋板就小小一片,無法確保一定不會影響到後輪。分隔的空間數越多,整理起來越有邏輯,但有些單一體積比較大的,像羽絨衣就有點難塞。縫線的馬鞍袋比較堅固,但不防水;黏著劑結合的設計通常搭配防水,塞太多東西、太膨很容易從膠合處炸開。蹦編個人喜好縫線的,防水部份只要內容物全部裹上夾鏈袋、大賣場塑膠袋就可以解決,旅程結束塑膠袋也能繼續重複使用。

裝備打包防水圖
內容物與外掛物品都用塑膠袋包起來

置物原則


1.不管馬鞍袋是否防水、全部都要再上一層防水

因為很重要,所以蹦編再特別提一次。然後小的3C產品、線材可以先用夾鏈袋包起來,再裝到小塑膠袋中。無論當天是否預計會下雨,出發時就先準備妥當。


2.騎乘時用不到的東西放在最下面,常用到的東西放在上層

騎自行車已經很累了,好不容易可以休息,結果東翻西找拿不到東西就很惱人。蹦編習慣把睡覺時才會用到睡衣、不常使用的修車工具放在下層。

補給品、風雨衣、攝影器材電池、衛生紙……自己常用的東西就放在馬鞍袋上層,想取出時拉開拉鍊就是它,就不會滿地都是行李,收拾時也不會漏東漏西囉!

蹦編旅行時因為上面通常還會壓上一層帳篷、睡墊、睡袋,所以大格的空間都很難拿
蹦編習慣把修胎工具、補給品都放在小格獨立空間,比較容易取出

3.記得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左右體積、重量平均分配

延續剛剛上一點,這也是行李打包的邏輯之一,最好一格就是裝納同一種類型的物品,不要衣服在左邊的空間、車褲在右邊的空間;內胎藏在最下面、打氣筒在最上面。

體積、重量也要平均分配,增加騎乘時的安全係數、馬鞍袋的耐久度。

對稱放置大型物件
基於這個原則,單一體積、重量大的物品都是外掛橫向對稱放置
座墊空間底下最好也不要放大東西,影響雙腿踩踏

4.使用彈力繩外掛大型物品時,「務必綁緊綁牢」

這點「非常非常」重要!為什麼呢?因為蹦編曾經看過有人因為彈力繩差點摔落山谷。

帳篷睡袋等大型物品通常會使用彈力繩外掛綁在後貨架上方,如果彈力繩買太長,綁的時候又綁得鬆鬆的,就很容易「脫鉤」,脫鉤後自己又看不到,彈力繩的鉤子在後輪旁晃呀晃,就會勾到後輪鋼絲,造成無預警的緊急煞車,不可不慎!

彈力繩安裝
因為摩擦力的原因,可能讓彈力繩在轉折點的前後鬆緊度不一
務必確認每一條都是緊的、不會因為高速下坡震動脫鉤

別忘了時時檢查車輛狀態!

乘載行李騎車跟空車騎是很不一樣的,騎乘時的限制也變得很多,無法隨意抽車加速,預留的安全空間、煞車距離也大相逕庭。蹦編的經驗中,除了彈力繩外,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後貨架的「螺絲」。畢竟小小一顆螺絲要承受著十公斤以上的行李反覆晃動,時間不用太久也都會造成鬆動。下坡前檢查,騎乘時留意異音,攜帶好備品與工具。用萬全的準備,面對可預期、不可測的危機。

蹦克說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得最新趨勢、更新資訊和更多。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