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導航大挑戰|手機Google Map、Apple Map、高階GARMIN車錶導航、傳統手繪地圖比比看

近日外送員議題十分火熱,「導航」想必是與他們最密切相關的議題。這次蹦編就用自行車,實測五種導航方式前往五個等距的點,看看哪種方式最好用、最省時間吧!

自行車導航大挑戰|手機Google Map、Apple Map、高階GARMIN車錶導航、傳統手繪地圖比比看


路線資訊

五個目的地位置

    1.手繪地圖:新北市中和COSTCO-->某家巷弄內小麵店

    2.Google Map路線指引:某家巷弄內小麵店-->7-ELEVEN(新翠華門市)

    3.Google Map導航模式:7-ELEVEN(新翠華門市)-->傳統市場內豆花店

    4.Apple Map導航:傳統市場內豆花店-->生活百貨賣場

    5.車錶Garmin Edge 830導航:生活百貨賣場-->全聯福利中心

    行駛距離:按照順序完成前往五個目的地,一個目的地距離3公里


手繪地圖

第一種是傳統手繪地圖,以前智慧型手機還不發達的年代,蹦編騎車出門真的都是事先查好地圖,簡單畫出哪條路要左轉還是右轉,進到哪條街、哪條路。

那時去的地方都是某個大型地標,也是在熟悉的環境之中,還沒有太大的問題。然而這次是台北的都市叢林,就來看看「手繪地圖」能不能勝任這次複雜上許多挑戰吧!首先我先花了5分鐘的時間在電腦前繪製這份精緻的地圖,並且把重要、轉彎的地標都備註在上面啦!

手繪地圖
蹦編自認畫得不錯啦!各位覺得如何呢?
google map對比圖
對應的Google Map,對比很明顯看到手繪的比例尺變形非常多
記載的資訊量更是天壤之別

首先我們第一個點要去的地方是某個巷弄內的麵店,要跨橋、要深入巷弄住宅區內部。手繪地圖的路線是「固定」的,上面簡單的幾條直線、註記就是你所有的資訊。因此不能走錯、一定要照著走,行車時你就會非常關注路名。但你又不會真的按照「比例尺」去畫地圖吧!對距離感就很模糊,有時過頭了還不知道。

前面的大馬路還算簡單,難題是進入小巷子之後的迷宮。首先進入的「入口」本身就讓我嚇一大跳,要不是手繪地圖上細心標示著兩旁的商家,蹦編還真的會錯過。

不起眼的入口
不注意看還真的不會發現裡面還有一條路,而這正是入口

接下來的動作就十分搞笑了,不但要一手抓著地圖,還要一直旋轉紙張方向。前兩、三個彎道我還保持著思緒,之後就亂成一團啦!我是誰、我又在哪裡?我不死心地反覆嘗試,想要從手寫地圖的資訊推敲出來,最後還是放棄……畢竟我連怎麼回到住宅區的入口都忘記了。

住宅區巷弄圖
巷弄已經夠小了,還要抓著手繪地圖騎車,實在是不輕鬆

於是我決定提前使用科技的力量!開啟手機定位終點麵店的瞬間直接嚇了一大跳,原來已經走錯這麼多了!

偏離目的地
途中可見目的地紅點與現在位置藍點差了好幾條巷子

最後靠著手機的定位協助下抵達目的地。


第一個點手繪地圖

花費時間:23分鐘(失敗)

中途有無迷路、走錯路:有


Google Map路線瀏覽模式

馬上出發前往第二個點,這次要用手機開啟Google Map來導航。接著就開始輸入這個點的位置,這次我們使用路線瀏覽與確認自身位置來前往。路線瀏覽有個優點,就是你可以先花一點時間去吸收路線的概況,像我們看到這個點要先迴轉找到這座橋上去,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實際騎乘的部分,還是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這種方式蠻依賴你「面對的方向」以及地圖的方向,面對的方向取決於手機內的指北針,如果不準了校正不回來,轉彎時就會多花一些心思去判斷。地圖的方向也是,像我這種經常左右不分的人,一緊張就會轉錯。

google map示意圖
左圖為需要迴轉上橋的情形,使用者可以知道怎麼騎、為什麼需要迴轉
右圖的「面對方向」明顯與行進方向衝突,這跟手機內建指北針的精度有關

想不到吧,這次蹦編還是走錯迷路了!但手機的地圖走錯了你可以直接看Google Map找到原路或其他的路,並不需要太擔心。最終抵達這次的終點──超商,沒有花太多力氣,也沒有太多心理壓力。

行車畫面
蹦編知道這裡需要轉彎,但臨時判斷不出是現在轉,還是過隧道才轉,最後猜錯了

第二個點Google Map路線瀏覽

花費時間:17分鐘

中途有無迷路、走錯路:有


Google Map導航模式

接著前往第三個點,這次我們要更進一步開啟導航介面,進到這個介面,就有種飛機自動駕駛的感覺,把判斷交給機器。

進入導航模式,加強了幾個部分,首先是語音左右轉提示,再來是重點的路口會有放大字體在最上方。理論進入導航模式是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但有時會有往東、往南這種莫名其妙的語音,然後才一走錯路就重新計算的問題,但自行車跟汽車不太一樣,單車走回頭路是非常容易的,這點需要使用者注意一下。

google map導航畫面
左圖可看見導航模式下的轉彎指引,巷弄規模的精度也都沒問題
右圖是走錯了一個街口,但使用者是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處境位置的

這個點是深藏於傳統市場內的豆花店,到了現場比對Google Map竟然發現人去樓空?但商家的評論還很新,沒理由阿!最後發現這家豆花店的實際位置跟google的標示差了一點點,只要轉個彎,就能看到了!


第三個點Google Map導航

花費時間:20分鐘

中途有無迷路、走錯路:有

google map大比例尺圖
紅色點為標記位置,滑鼠為實際位置,相差一個小轉角
不是大問題,反而讓蹦編訝異Google的精度竟然深入到菜市場的一個個攤位

Apple Map導航模式

接著來測試一下類似的軟體Apple MAP,邏輯基本上跟Google Map一樣 ,差別在於「圖資」。Apple MAP介面上比較簡潔,Google Map則是鉅細靡遺。

這個點的目的地是一家生活百貨,Apple map就沒有這家商家的資訊,還是需要輸入地址,也沒辦法精確到門牌號碼。但到巷的單位還是有的。

apple map搜尋地點
這次可以在Google Map上可查詢到的商家,Apple map找不到
Apple map在這個例子也沒有精確到門牌號碼,但問題不大

抵達這個點會印象中會跨越鐵路軌道,蹦編看到這個岔路一時來不及判斷,直覺猜是過地下道鐵軌,結果就跟插入USB一樣,肯定是猜錯啦!同樣問題不大,想辦法回來就好。Apple map重新規劃路線的能力挺強大的,蹦編沒有花太多心思就回到原路。

岔路實景
就算是騎不快的腳踏車,都很容易錯過關鍵路口

第四個點APPLE MAP導航

花費時間:17分鐘

中途有無迷路、走錯路:有


智慧車錶導航

蹦編本次使用的Garmin Edge 830可以單機現場進行導航,這種功能通常是高階機種才會有的,價格不斐。其他比較中低階的車錶則是需要預載路線、或僅能記錄騎行軌跡。

為了省電,車錶的顏色就沒有這麼豐富,螢幕大小、滑順程度也沒有手機這麼厲害。相對地,可以單機支撐30個小時以上,若有北高、雙塔需求就能派上用場。

接下來就是輸入目的地的部分,電話號碼、城市、經緯度……這些基本上是用不到的,市區中應該只有「地址門牌」能用。輸入的方式也很傳統,是一個一個點,找個路名就花了不少時間,更可怕的是後面的門牌號碼……不誇張阿,真的就是從1號等速滑到180幾號,這點對已經習慣手機的現代人來說還真的有點吃力、耗時。也沒辦法定某家不知道地址的星巴克、麥當勞

智慧車錶輸入目的地
您好,我家位於東經幾度幾分、北緯……應該很少這種人吧
如果是登山客、林道愛好者,這個功能就有用了

這款車錶的螢幕其實已經不小了,但要能夠邊騎邊看還是很吃力。操作上、螢幕上更是難以做到「邊騎邊滑」。有點像是英文電子辭典或以前遊戲機NDS的感覺,對於早已習慣手機直覺操作的人們來說,車錶「導航」功能就像是還停留在上個世代。

智慧車錶實拍
這台Garmin Edge 830螢幕已經算車錶中比較大的了,也放在最近的龍頭位置
但邊騎邊看還是很吃力

智慧車錶是用嗶嗶聲來提示使用者,但我這種沒用過高檔貨的初心者,實在不懂不同的嗶嗶聲是代表走對還是走錯了。車錶的其實什麼功能都有,問題就是操作不夠直觀。像我這種懶得讀說明書的人就沒辦法發揮他的全部功能

最後這點比較致命,車錶的轉向跟前進都會有延遲。也就是當你轉了彎,想要確認有沒有走對的時候,畫面還停在轉彎前,你的腦袋很容易就打結了。一般事前規劃、有概念的騎乘活動尚可應付 ,不過像外送這種高難度、高精度、時效性的工作,車錶的導航就明顯不夠力的啦!


第五個點智慧車錶現場導航

花費時間:23分鐘

中途有無迷路、走錯路:有


蹦編實測感想

以上就是五個等距的目的地、五種不同導航方式實測結果啦!時間上來看,雖有差異但並不大(紅綠燈誤差範圍內)。重點還是臨機應變處理的能力,迷路時容不容易修正回來,忘記地址時有沒有別的方式?找維修點、找補給點、住宿點,這點手機的適應力還是比較強的。

高階車錶則是有這些功能,但現場臨時有沒有辦法用少少的按鍵、小小的螢幕,不依賴說明書按出這些功能?至少蹦編認為是比較難做到的。

出門騎車畢竟並非真的只是「純騎車」,拍照、打緊急電話、查資料……都是出門的一部分。就連現今登山客也要熟練使用手機的離線地圖,基本上可以說是與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一環了。選擇自己能純熟使用的工具,做好功課,出門才能順利喔!

蹦克說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得最新趨勢、更新資訊和更多。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地址。